There and back again

我从小生活在重庆的一个边陲小县城里,读初中之前是在县里的一个镇上,上了初中到了县城,读大学就到了市里。在镇上的那十多年我活动的范围并不大,小的时候受我妈管束比较多,很多事情不让去做,现在那个镇子到底有几条街我也回忆不起来了。在县城读书的那几年倒是自由了不少,那时候对游戏厅和网吧如数家珍,觉得到网吧里面打游戏是最快乐的事情,如果还有余钱买一瓶可乐就是王炸。那个时候人不大,没有养成自己的价值观、世界观,对自己喜欢的就更进一步探索,对自己不喜欢的就主动回避。好笑的事情是,初中看到有些同学抽烟,在某个学期开学前一天我就买了一包烟体验体验,一个人坐在客厅里面一根接着一根炫完了一包,觉得索然无味,然后到现在也就从不抽烟了。初高中我的学习一直不好,年级中下游徘徊。那时候更多的心思在玩上面,父亲本打算我考个二本读书就算了,后面我也没想到上了本市的一个 985。到现在我记不起在教室里学习的那些画面,但对每次在 PS2 游戏厅出来后,发现自行车轮胎被人放完气的抓狂历历在目。

一个失恋的暑假之后,我一个人背着一个包就上了大学。县城到市里,当时是 4 个小时车程,路上没有什么风景,只有绿得发亮的山。那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,唯一能够约束到我的只有法律和上课时的点名。出来之后我很少回家,只有寒暑假没有生活费之后才会回去。游戏、电影、同学聚会,在图书馆看一些专业无关的书,本科前两三年就是这么过来的。那真的是很美好的日子,图书馆很安静,湖水很干净,人很年轻。我也有了相当多的时间观察重庆这座城市,当时洪崖洞没什么人,路边的小面几块钱,地铁只有三条线,道路很拥挤。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,同学问我来自哪里。我,来自哪里?那时第一次有了一种归属感,我来自重庆。

我在学业上一向不是很认真,缺乏积极性,当时为了多一个研究生学历就考了本校的研。找工作那会,女朋友(现在的老婆)在深圳。所以我只找深圳的工作。当时主要想去腾讯,但没去了。英伟达那时在深圳有个 offer,工资稍微低点,我没有去。现在想想,可能去了更好。当时面试我的那个 leader 说,我们这里陪产假 3 个月。某个面试官说他收入主要买公司股票,下午要去看房。我心里想的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。真是无知。

25 岁,我离开了重庆。到了深圳。这是一座看起来又新又破的大城市,高楼大厦是新的,城中村是破的。来到这个城市,你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你并不知道,但城市的目的是让你创造价值贡献 GDP。工作之后,我的认知是每个打工人都在为国家做贡献。过去 10 多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,让这个行业的收入水平,要高出其他传统行业的平均水平,加上入行的门槛也比较低。所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,不愧新时代民工的称谓,为国家的税收做足了贡献。

我感觉透支了身体,工作日是高强度的上班,休息日那就真的是只想在家休息。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,深圳的房价是一颗巨石挡在你在深圳安家的路上,而你手上只有一把费力的锤子。那么是图什么要这样上强度呢?加上这几年的疫情,深圳财大气粗地开展全面核酸,每天让打工人下班之后排队做检测。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累字。

经过决定之后,我跟老婆决定回重庆生活。7、8 月份就在弄搬家事情。幸运的是,我一个人来,三个人回,还有两只猫咪。我很幸运,在 30 岁前有了自己的家庭。我不是那种争的人,这对我已经够好了。现在转回了户口,签了装修设计合同,入职了一家新的公司,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There and back again,开始新的故事。